免費提供設備報價、方案設計等服務,歡迎您隨時咨詢,我們將第一時間給予回復
某鐵礦的選礦工藝具體流程為經開采出的鐵礦石經過粗碎——洗礦——中碎——雙層振動篩,之后進入磁滑輪分選出塊精、中礦和塊尾,塊精經細碎直接生產粉精礦產品,中礦經細碎和雙層振動篩進入主廠房入磨入選。近年來,該礦由于井下開采難度增大,出籠原礦性質和品位波動很大,現行的選礦工藝和設備存在一定的不適應性。因此,該鐵礦對選礦設備和工藝進行了具體的優化。
1、淘汰落后設備,降低生產成本
該礦主廠房選別工藝流程原為一段閉路磨礦、弱磁——搖床聯合選別流程,由于搖床占地面積大、耗水量多、難于操作維護,后該礦進行攻關試驗,用中磁機取代搖床獲得成功,用2臺中磁機采用二段掃選工藝取代了20多臺搖床,生產中提高了精礦品位2%、金屬回收率6%。2002年用1臺細碎機取代2臺圓錐細碎機,使碎礦效率大幅提升,年節電70多萬kWh。2005年對洗礦設備進行了改造,用1臺直線篩取代2臺槽式擦洗機,洗礦效率由44.23%提高到了68.32%,入選礦石的含泥量大大降低,不僅減輕了維修工的勞動強度,而且每年可節約洗礦成本10多萬元。2009年用紅星新型粗碎機取代老式粗碎機,不僅效率提高、維修勞動強度減小、破碎比增大,而且年可節約生產成本20多萬元。
2、增設粉礦拋尾工藝,改善入磨入選原礦性質
經過對入磨物料考查分析發現,原礦中含有一定量已解離的廢石和貧連生體,如能在入磨前預先拋棄部分尾礦,則可以提高球磨入選品位,減少入磨量,并改善礦石的可選性。該礦進行了“-15~0mm粉礦磁滑輪拋尾可行性試驗研究”并取得成功。采用永磁干式磁選機,磁滑輪皮帶表面平均場強為0.2T,磁包角為169度。在入磨前增設磁滑輪預選工藝,預先拋掉品位為16%以下的尾礦,并遵循多碎少磨原則,將細碎閉路篩孔尺寸由15mm降為12mm以減小入磨原礦粒度,每年可降低鐵精礦生產成本200多萬元。
3、優化中磁機工藝參數,降低尾礦品位
隨著井下出籠原礦性質的變化,選廠尾礦品位比以前有較大幅度的提高。經全年統計表明,在入選品位31.44%的前提下,僅取得精礦品位55.17%和尾礦品位18.66%的選礦指標。為此,該礦委托紅星機器對二段掃選中的磁選機進行了磁系優化改造,改造后的中磁機筒表平均場強僅提高62mT,但距離筒表20mm和38mm處的平均場強卻分別提高了137mT和139mT。分選區平均場強的提高,為弱磁性礦物的充分回收創造了條件,改造后尾礦品位降低到16%以下。
4、優化分級方式,提高分級效果
該礦主廠房球磨分級設備原采用的是螺旋分級機,其分級效率低,維修勞動強度大、生產和維護成本高,嚴重影響磨礦效率和選別指標。該礦采用按礦物粒度分級比按礦物密度分級效果更佳技術,用分級效率高,重量輕、維修勞動強度小、生產和維護成本低的直線振動篩取代螺旋分級機,改造后磨礦效率提高15%,精礦品位提高1%,每年可降低生產和維護成本80多萬元。
5、有效利用尾礦,實現無尾礦選礦
多年來,該礦主廠房每年排出的20多萬t尾礦都是通過三級泵站輸往拐沖尾礦庫。近年來,隨著壩面標高的日益上升,尾礦庫的服務年限越來越短,有效庫容將不能滿足礦山生產需要,而另行建造尾礦庫所需費用巨大。面對這一難題,該礦結合當地水泥生產需要大量鐵質校正原料的實際,積極開展尾礦脫水綜合利用技術攻關。采用尾礦粗細粒級分離、尾礦濃縮和高濃度輸送技術對尾礦進行處理后,再利用陶瓷過濾機、快開式全自動隔膜壓濾機對尾礦進行脫水處理,并將處理后的全部干尾礦作為水泥原材料進行綜合利用,真正實現了礦山的無尾礦選礦生產,確保了尾礦資源的有效利用。
該礦按上述措施對選礦設備和工藝進行改造之后,不僅選別技術指標有了改善,設備效率也有所提高,同時生產成本降低,使經濟效益得到了大大的提升。可見,該礦的改造較成功,如果我們在生產中遇到相信的問題,可效仿該礦的改造思路及方案,也可聯系我們咨詢技術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