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投產期間,選礦廠的科研及技術改造工作并不是停止不前的,而是一直都在努力追尋新的選礦方案,爭取使能耗降到較低,生產能力提高到翻倍,經濟效益獲得較好。下面,就某選礦廠從1987年開始進行了各項科研就技術改造工作進行介紹。
一、科研及新技術開發工作
1、1987年進行提高一選精礦品位工業試驗。黃藥用量由242克/噸降低到135克/噸,丁基銨黑藥粗選作業少加,精選作業分散加,提高精礦品位0.26%、回收率0.54%。
2、1987年進行高鉻鑄鋼球工業試驗。與鍛鋼球相比,提高細度5.6%~0.074毫米,耐磨度是鍛鋼球的2.4倍,價格高3倍,未用。
3、1988年進行水噴射泵工業試驗。試驗表明,水噴射泵與SZ-4水環泵在生產能力、濾餅水分相當的情況下,一年節電62.4萬千瓦·時,節水5.4萬噸。將4臺水環泵改為4臺SPB-400型水噴射泵,效果良好。
4、1988年在二選廠精礦車間進行PF25A自動壓濾機工業試驗。試驗結果,濾餅水分11~12%,生產能力0.2~0.22噸/米2·時。存在的問題是:試驗期間的精礦與二期精礦有一定差別(二期精礦品位>7%,粒度更細);大約5秒就會全部卸完濾餅,每側卸下的濾餅700公斤,每米皮帶負荷為100公斤,試驗時皮帶被壓死,不得不采用手動方式分三次卸料。
5、產品方案選礦新工藝研究。該項目為“七五”期間科技攻關項目。目標是從現有一產品生產工藝開始,研究采用捕收劑和抑制劑,盡可能提高鎳精礦品位和回收率,綜合回收有用礦物,降低氧化鎂含量,為熔煉提供高質量原料。
6、1989年完成了提高礦區富礦石選礦指標工業試驗。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,采用新型復合藥劑J-622代替松醇油和部分黃藥,在原礦品位、精礦品位相近的情況下,理論回收率由原工藝的8.81%提高到89.83%。
7、完善選礦工業電視系統。在原三個畫面的基礎上,增加從攝像到傳輸、監視的一套裝置及檢測儀器。此項工作的完成,提高了管理水平。
此外,還進行了71Mn鋼棒球工業試驗、全尾砂連續脫水工藝及設備研究、提高二選磨礦細度工業試驗等。
二、技術改造工作
1、一選礦車間的技術改造。該項目改造目的是將其生產能力提高25%,計劃1990年完成。
2、二選碎礦老系統圓錐破碎機改造。該項目的改造目的是提高碎礦能力,降低破碎粒度,計劃1990年完成。
3、二選2號系統浮選機改造。用40臺BSK-80型浮選機代替48臺7A浮選機,已于1989初改造成功,提高了浮選作業效率。
4、二選1號系統浮選機改造。用36臺JJF-8型浮選機取代48臺7A浮選機,用3臺Φ3000×2500攪拌槽代替3臺Φ3000×2500普通攪拌槽。生產表明,提高了浮選效率,也降低了能耗。
5、一選精選區浮選機改造。將32臺6A浮選機更換為24臺JJF-4型浮選機,生產表明,效果很好,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業效率和選別指標。
6、一選磨浮2號系統新增6臺JJF-4型浮選機。一選兩個系統改造后,發現2號系統比l號系統指標差,原因是2號系統少了6臺JJF-4型浮選機。新增6臺JJF-4型浮選機后,基本消除了兩個系統的指標差,浮選指標也有改善。
三、開展多種形式的杜會主義勞動競賽
我們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,這對選礦廠的改革、生產經營及新技術的開發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,主要進行了立功競賽活動,磨浮系統達標優勝競賽,“講理想、比貢獻和人人獻技能、個個獻智能”活動,評選“優秀浮選工”活動以及雙革成果評選活動等。
通過以上介紹可知,該選礦廠從1987年開始,即進行了科研及新技術的開發工作,同時不斷的進行技術改造工作,使得選礦系統更加合理化,選礦指標提升,生產成本降低,經濟效益顯著提高。